基本情况

所在位置: 首页» 党派团体» 民主党派» 民进» 基本情况

一、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简介

(一)中国民主促进会概况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民进创始者是抗日战争时期留居上海的部分文化教育出版界进步知识分子和工商界爱国人士。在抗战时期,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坚持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他们积极参加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一个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定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成立后,提出立即结束一党专制、还政于民,立即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等政治主张。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民进坚决拥护和响应。1949年9月,民进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进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宪法为准则,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进坚持按照参政党的性质定位,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积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献计出力。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正在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民进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带领下,承担使命,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团结奋斗。

(二)民进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发展历程

民进北京师范大学支部成立于1953年5月31日。支部于2002年10月9日正式升级为民进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纵观民进北师大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时期:

创建时期(1953-1966)。1953年5月31日,民进北京师范大学支部正式成立,是民进北京市委直接领导的直属支部之一。成立初期,支部大约一、两个月活动一次。活动内容主要是在党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政策指引下,围绕历次政治运动和配合党的各项中心工作组织政治学习。

恢复发展时期(1978-1989)。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础上,又注入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新内容,统战工作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民进北师大支部开始恢复活动。1987年5月,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的许嘉璐入会。至1988年,支部相继发展10人入会,支部成员增至19人,同年许嘉璐、邢玉增、齐大卫成为新一届支部委员会的成员。支部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发挥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在民进中央、民进北京市委担任职务锻炼了参政议政的能力,支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与社会服务中不断提升。

发展巩固时期(1989-1998)。民进支部开展精神学习,明确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和“一参加”、“三参与”的政治职能,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政治热情。在此基础上,支部首先建立和健全了组织生活制度,积极而稳步地开展组织发展工作。1991年6月,支部选举产生了由齐大卫(主任委员)、李稚田(副主任委员)、雷淳(组织委员)、马世华(宣传委员)、吴林书(文教委员)等5人组成的新一届支部委员会。1992年l2月,许嘉璐教授被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齐大卫进入民进北京市委会常委会兼任市委宣传处主任、学委会主任。1994年3月18日,主任齐大卫增补为政协北京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为民进北京师大支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拓宽了一条渠道。1994年9月,民进中央决定加强全会的思想教育工作和信息工作,支部在换届过程中特增加王民为副主委兼宣传委员。支部组织机构日益健全,会员素质逐步提高,党派意识明显加强,组织活动日趋丰富,逐渐成为活跃在师大政治舞台上的一支有生力量。

提高健全时期(1998-2001)。1998年4月支部召开大会产生了新一届支委会:齐大卫任主任委员,李稚田、王民、马世华任副主任委员,雷淳任组织委员,毛大威任宣传委员,吴林书任文教委员。2000年4月,民进师大支部发展了教育系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最年轻的委员庞丽娟入会。这是民进基层组织在高级人才发展上的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民进师大支部组织建设进入新水平的一个标志。支部在组织发展在高端人才发展上有了明显进步,在参政议政工作上亦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支部更有活力,鼓励会员挖掘潜能、利用优势,充满信心地努力成长为专家型人才,努力把支部变成一个货真价实的“智慧人格群”。

继往开来时期(2002-2015)。2002年10月,民进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成立,这是民进北京高校的第三个基层委员会,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继民盟、九三之后成立的第三个民主党派基层委员会。第一届民进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由王民任主委,毛大威为副主任,马世华、吴林书、雷淳、邹泓、李红为委员。委员会下属三个支部,分别是理科支部、文科支部、中小幼支部。经过协商、选举产生了三个支部的主委和委员。2007年进行了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王民、雷淳、毛大威、李红、朱瑞平、赵金龙、马世华当选为新一届委员会的成员,由王民任主委。2012年底,民进北师大基层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王民任主任委员,毛大威、雷淳任副主任委员,马世华、赵金龙、霍力岩、朱文芳、卫兵、胡斌斌为委员。

民进师大基层委员会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机制的构建和组织建设。委员会紧紧抓住党派组织生活这一有效活动形式,组织信息交流与座谈,学习文件,传达报告,讨论研究国内外大事和有关本单位民主管理的诸多问题,努力创造条件给会员们提供更多的参与民进活动和参政议政的机会。同时,委员会充满活力,在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以及保障会员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守正创新,走进新时代(2016-2020)。北师大委员会领导班子非常团结,关系和谐,工作高效。组织发展注重高质量与高素质结合;组织活动强调制度化,规范化建设。2017年6月,会议选举李增沪老师为第四届主委,并组成新的基层委员会。会议选举卫兵、朱瑞平为副主委,选举朱文芳、项华、赵金龙、李晶、蔚东英、马超为委员,2020年4月增补刘嘉为民进北师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为加强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民进组织自身活力,更好地为广大会员服务,委员会于2019年5月决定将下属三个支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分设主委、副主委制;加强深入开展民进中央“基层组织建设主题年”活动,针对支部成员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强化基层领导班子能力,特别重视后备队伍建设,吸收年轻会员加入,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部分民进会员被单位和学校评为“先进个人”“先进代表”称号,等等。

承上启下,行稳致远(2021-2025)。民进北师大委员会立足百年师大沃土,传承民进优良传统。委员会聚焦新时代使命,以思想建设为引领,深化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以参政议政为抓手,在教育改革、文化传承等领域精准建言;以社会服务为载体,开展教育帮扶与公益实践。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学校发展中彰显民主党派的责任担当,奋力谱写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

2022年1月,经过选举产生第五届委员会:主委余胜泉,副主委卫兵、项华、李晶、宋萑,委员胡斌斌、金志峰、蔚东英、马超、胡可、贾理智。在学校党委和民进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持着民进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协委员工作室实效,参与市政协民主协商,积极参加民进中央组织的各项活动,多个成果获民进中央参政议政一二等奖,多个政策建议和提案获国家和北京市领导批示,参政议政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显著提升。

四年来,民进北师大基层委员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会员人数100人,平均年龄60.74,在职人员 53 人,占会员总数53%;  高级职称64人,中级职称 36人。

总之,民进北师大委员会是一个有着72年光荣传统的民进组织,发展和奉献一直是我们民进会员孜孜不断的追求,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民进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民进北京市委的关怀下,我们北师大民进人一定能够再接再厉,扎实肯干,团结奋进,在新的征程做出新贡献。

二、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负责人

职务

姓名

单位职称

主委

余胜泉

教育学部教授

副主委

卫 兵

出版集团编审

项 华

物理学系教授

李 晶

学术交流中心会计师

宋 萑

教育学部教授

委员

胡斌斌

北师大实验小学教师

蔚东英

地理科学学部副教授

金志峰

教育学部研究员

马 超

实验幼儿园小教高级

胡可

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教师

三、上级组织任职情况

姓名

单位职务职称

党派任职

庞丽娟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学部教授

民进中央副主席、常委、

民进北京市委主委

张志勇

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民进中央常委

王莉萍

北师大附属中学校长

民进中央委员、

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

余胜泉

教育学部教授

民进北京市委常委

卫兵

出版集团编审

民进北京市委委员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卫兵   电话:58806628


  • 址: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 100875

版权所有 © 2025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