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论坛

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做更大贡献----隆重纪念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60周年

发布时间:2008-04-30

张文朴
(中国民主建国会海淀区委 北京师范大学支部)

一、继承和发扬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优良传统,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献计出力

  中华儿女浴血抗战8年,在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后,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以黄炎培、胡厥文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创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并立即投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民主与和平建设的斗争。在斗争中,逐渐抛弃幻想,认同、靠拢中国共产党领导,于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全面胜利在望,新中国人民政权行将诞生的时刻,黄炎培和毛泽东在延安的的著名谈话中说:以史为鉴,诚望中共领导的新政权能跳出“其兴也?焉”,“其亡也忽焉”的旧中国政权兴衰频出的周期律。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这一著名论断,指出了人民政权的建设方向,阐明了人民政权的民主实质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民主建国会响应中共中央1948年“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的号召,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新中国成立后,和各兄弟民主党派一起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在1993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提出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宪法,得到中共中央的采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历史性的参政议政范例,启迪我们要继续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应该以肩负国家民族发展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专长,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中心,着眼大局,透视长远,揭示发展规律,才能与时俱进,富有成效地建言献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二、全面准确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传统的单程经济发展方式,物质按“资源-产品-废物排放”进行单向流动,人们视自然资源为取之不尽的原料库和硕大无比的垃圾场,把科学技术作为征服自然的手段,以“竭泽而渔”的做法尽量加速经济的增长。在如此对资源、能源的高强度开采,粗放式利用的同时,将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排入大自然,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因此,在人们庆幸空前的开发成就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惊人地发现,单程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自然对人类日益严重的大规模报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物种灭绝、气候异常、资源枯竭、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粮食不足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向人们发出警告:人类社会如何才能持续发展,是当今全世界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我国因主要采用单程经济发展方式,为经济的快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和环境压力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循环经济是借助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认识,特别是通过对产业代谢的研究所找到的能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运行的新途径。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消耗低、排放少、效率高”,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理想的经济生态系统,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以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实现物质按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以求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对传统经济进行实质性改革,使经济发展由单程经济方式向循环经济方式转变。这种转变任重而道远。

建设循环经济要求中华传统天人和一思想的回归,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因此,创建生态文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人文条件和主要内容。对在单程经济基础上建立的跟循环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某些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应进行反思,要从文化、教育、科技、行政管理、法律以至道德观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改革工作,以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国家和地方的生态文明的成功建设,顺利实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国家已经启动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正在筹划第二批试点。各级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放在日益突出的位置。循环经济从理念开始变为行动,在全国逐步展开。

三、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更大贡献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对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责的新内容。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参政党,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挥作用,履行职责的空间,应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开创参政议政新业绩。

为此,首先应着力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要关注在制定和落实发展战略、规划、法规等方面的进展和问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提出有关信息、意见、建议或主张。

第二,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立足本职,关心地方,胸怀全国,积极推动并做好所参与的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发工作。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技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存在不少迫切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地方性的,全国性的,也有不少是世界上尚未解决的难题,需要持续进行研究。例如,不可再生的有机与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与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工业排污治理、城市垃圾特别是电子垃圾的分类与综合循环利用、农林副产物秸秆落叶等的综合高效利用、保护濒危物种阻止物种灭绝等等,都需要从不同角度继续开展深入的研发工作。

第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争使建议做到有分量,有水平,实施简便,效果明显。好的建议能够“四两拨千斤”,产生良好而明显的社会效果。

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要结合我国和地方的实际。发达国家在建设循环经济和生态园区方面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经验,但是其中有些做法不宜照搬套用。譬如,为实施某种改革措施采取特别高额罚款的办法,就难以在我国采用。进行社会改革,我国多采用领导和领导机关带头,以典型带动全面,逐步推广的方法,尤其注重宣传教育,引领人们自觉积极参加。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每个人和千家万户,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自觉积极地支持、参加与配合,更需要在文教科技领域夯实基础。应该从青少年的教育抓起,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设置有关课程和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与循环经济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文化艺术领域,提倡创意更好更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科普、普法等方面的作品,以弘扬天人合一思想,树立节约资源和反对挥霍浪费的荣耻观和道德观,使生态文明观念和有关循环经济理念与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