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社史工作推进会在北师大举行
9月29日,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社史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行。会议旨在推进九三学社社史工作,详细了解现阶段《黎锦熙传》和《黄汲清传》两部传记的编纂情况,以及口述史的工作情况,共同探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方向。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丽萍,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师大委员会主委、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研究员柳晓雷、刘颖,学苑出版社九三图书编辑室主任李耕出席。会议由李丽萍主持。
首先,吴向东介绍了《黎锦熙传》研究和写作的相关情况。随后,北京师范大学《黎锦熙传》课题组成员秦岭从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背景研究与前期准备、研究思路及落实情况、当前进度与后续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黎锦熙传》的编纂工作自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初稿写作的章节结构已经比较完整,部分初稿已完成。
随后,九三学社中国地质大学委员会《黄汲清传》课题组成员于翔对《黄汲清传》编撰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于翔从撰写提纲、项目执行、主要内容、写作愿景、支社分工、进度表、重点难点和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黄汲清传》目前已完成项目初稿,预计年内将完成初稿修改稿。
此外,九三学社北京市委青工委青年履职小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杨力超就口述史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杨力超强调了口述史在社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九三学社前辈的一些具体案例,分享了在采集、整理口述资料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她提出,口述史不仅能够丰富社史资料,还能为后世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座谈交流环节,针对两个课题组遇到的实际困难,与会领导和专家积极发言,共同商议解决办法。与会人员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传记编纂工作,如何更好地利用口述史资料并在传记资料调研阶段纳入口述史的工作方法,如何加强社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氛围热烈,交流充分,取得了良好效果。
最后,李丽萍副主任对《黎锦熙传》《黄汲清传》两个课题组目前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她指出,社史研究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人物传记撰写工作更要付出大量心血。两个课题组的同志在时间紧、经费少、资料搜集困难、写作任务繁重等诸多不利条件下,凭借对九三先贤的敬仰与热爱,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走访谈话、档案查询、史料征集等,克服重重困挖掘到一批珍贵的、有价值的人物史料,编撰出较为详实的传记初稿,有力推动社市委社史研究迈上新台阶。针对后续的工作,她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加强学习研讨,推动社史研究工作向纵深方向开展。利用专家资源和先进技术,深刻挖掘掌握社史资料,保护好第一手资料。二是注重用好史料,发挥社史研究资政育人的作用。社史研究要结合时代背景客观呈现,充分体现九三学社界别特色以及优良传统的传承。三是广泛动员参与,进一步整合好社内外研究力量。注重在实践中发现社史方面的人才,搭建研究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推动社史研究工作提质增效。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参政议政部一级调研员李然、宣传研究部部长黄琳,社中央宣传部新闻宣传处干部孔瑶竹,中国地质大学《黄汲清传》课题组成员于翔、阮壮、杨红云,《黎锦熙传》课题组成员秦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青工委青年履职小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杨力超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社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会议,不仅加强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为《黎锦熙传》和《黄汲清传》两部传记后续编撰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