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知识

从“五一口号”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十一)

发布时间:2023-05-10

目前,我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作为推进中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两条重要渠道,在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已经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有效途径。追根索源,还在于“五一口号”开创的政治协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壤中结出了丰硕果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新型政党制度具有三个规定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政治协商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党协商,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的政协协商。这两种协商作为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体现和发展源头,也是“五一口号”生发而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出了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和而不同的理念,但政治发展中的“党争”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上千年之久。辛亥革命后仿效西方实行多党制、议会制,搞得中国政治乌烟瘴气。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多党合作,开启了中国的政治协商。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由国民党、共产党、民盟、青年党和社会贤达共38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近代以来在国家层面上政党首次进行的国是协商,但通过的5项协议不久就被国民党蒋介石撕毁了。真正体现多党合作、具有中国人民性质的政治协商的正式形成,则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肇始和推动者就是“五一口号”的发布。

“五一口号”明确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绘制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的中国政治发展蓝图,开辟了中国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的新境界。循着这个顶层设计和路线图,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筹备召开了没有反动派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了新中国,协商建国成为中国多党合作和协商民主的一个光辉典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多党合作中,探索创造了座谈会、协商会、双周座谈会等多种政治协商形式。1954年,中国共产党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拥护支持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仍然继续存在,从而形成了我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民主两种实现形式,并成为中国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色。

领学人:

边玉芳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