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知识

从“五一口号”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十二)

发布时间:2023-05-11

基牢方可高耸,根深才能叶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中独树一帜,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民主实现、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利益维护等方面发挥了制度效能,显示了蓬勃生机,就在于“五一口号”奠定和注入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期稳定全面合作、推进政治协商的基石和基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不忘“五一口号”这个初心,让基石更加牢固、基因更好传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才能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新型政党制度,其精髓和特色就是合作。这种合作是长期合作,伴随中国共产党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全过程,而不是权宜之计;是稳定合作,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和宪法保障,而不会因领导人认识的改变而改变;是全面合作,既有政治上合作,还有政权中合作,而不是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排除在国家政权之外。这既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区别于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稳定全面发展的合作格局,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逐步形成的,但其基础则是“五一口号”铸就的。“五一口号”发布之前,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为革命党,多党合作主要是在实现民族独立、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促进民主政治中互相配合支持。“五一口号”发布之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如同东方的朝日喷薄欲出,中国共产党将作为执政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迈向社会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构筑新中国的宏伟大厦和未来建设中,还要不要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继续合作,以什么形式和格局进行合作?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作出回答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实际上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并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治协商作为多党合作的两个重要方面。

多党合作长期稳定全面发展的格局正是在这样的轨道上形成的。“五一口号”发布10个月后的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明确要求,“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在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同志对周恩来同志说,对作过贡献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应该在政府里安排职务。一年后的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北平中南海举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预备会,确定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和代表名额,起草和制定《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确定了国旗、国歌、国号,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了新中国。在政权结构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党外人士有3位;政务院4名副总理,党外人士有2位;政务院下属委、部、会、院、署、行34个机构的109名正副职位,党外人士有49位。从此,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权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成为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1949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共同政治基础,开始了共同建设新中国的新征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成为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后的1993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正式写入宪法,成为全国人民的意志。

领学人:

王莉萍  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