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党派团体
3月4日至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全国两会肩负着总结经验、科学规划、擘画蓝图的重要使命。致公党北师大支部及时组织党员,以笔谈的方式,交流学习两会精神的心得体会。老师们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心中最深的感悟。
致公党北师大支部主委,文学院教授 杨利慧
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的讲话、李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也学习了王沪宁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工作报告和在闭幕式上的讲话,很受启发和鼓舞。作为致公党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决心积极响应两会号召,在学习、践行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加强使命担当。
第一, 充分发挥致公党人“侨海特色,致力为公”的本色。今年是中国致公党建党100周年。前不久,观看了北师大支部参与支持的“致力为公,筑梦京华——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文艺展演”,重温了建党历史,深为司徒美堂等老一辈致公党人爱国爱党的赤胆忠心所感动,也为自己是致公党人而倍感自豪。践行两会精神,今后要更充分发挥致公党员的作用,对外讲好首都故事、中国故事、中国人民民主故事,助力扩大知华友华朋友圈,助力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 在政协工作中要全力“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召人,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愿景激励人。” (王沪宁在政协闭幕式上所说)。坚持把广泛凝聚共识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联系界别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及时传递党的声音,传递正能量。
第三, 积极立足本职岗位,躬身实干。习近平主席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部分民主党派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李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这些重要论述为今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未来将更加充分发挥自己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特长,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强化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众创造力的体认,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同时,积极在中国自主话语体系建设、非遗学科建设和传承教育以及北师大“双一流”建设等方面,深调研、建真言、谋良策,以实际行动展现责任担当,为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致公党北师大支部副主委,法学院副教授 孙平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深刻感受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展望未来,两会提出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5%左右,令人振奋,倍受鼓舞。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要继续学习工作报告的内容,努力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相信我们能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祝愿我们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昌盛。
致公党北师大支部副主委,环境学院副教授 石建斌
今年的全国两会再次突显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过去一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7%,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考虑到这些生态环境保护的成绩是在我国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实属不易,这也很好地诠释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不悖的理念。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基层科研工作者,在备受这些成绩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立足本职工作,要将自己的科研和教学与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致公党北师大支部原副主委,教务部学位办研究员 郭海燕
通过学习两会中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调,我深刻认识到这三大战略对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教育是基础,为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提供知识与能力支撑;科技是核心动力,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人才是关键,是实现教育与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家走向繁荣。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教育、科技和人才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致公党北师大支部委员,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武仲科
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召开的,对国家如何向前走意义重大。我特别关心的教育和科研仍然是核心议题。大会系统部署了教育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举措。教育上,强调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科研上,强调举国体制的中国特色,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调原始创新和创新生态建设等。这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对于我国如何应对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国家如何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进行历史性跨越都奠定了基础。
致公党北师大支部委员,环境学院副教授 于艳新
认真学习了两会精神后,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的“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说明国家高层非常注重成果转化。高校作为科研的主战场,应该对教师进行分类评价,鼓励一部分老师开展立足实践需求的研究工作,与企业、政府联合起来,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这样既产出了成果,又转化成了生产力,还培养了实践型人才。
我还注意到今年的两会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这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扩大就业,提振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国家如此重视民营经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鼓励学生掌握本领将来自己创业,我本人也会加大研发和成果转化并孵化企业,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智力资源。
致公党支部委员,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孙琳
全国两会为教育改革和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强调了教育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文化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两会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深化产教融合等,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为音乐教育融入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音乐教育要积极融入文化建设大局,彰显文化担当。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精髓,如戏曲、民歌等,将其融入音乐教学中,使其更符合当代审美需求,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用两会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教育改革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探索声乐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培养具有艺术造诣和文化担当的优秀声乐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公党党员,北师大二附中语文教师 陈立今
两会提出要提振消费与投资,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这使广大国民对经济发展的势态很有信心。在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板块,两会提出了“教育医疗优化”的方针。我以为做好这两点是提振消费与投资的保障。针对当今基础教育内卷严重的现象,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多场合多角度发出改革纠偏的呼声。教育医疗的负担减下来了,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自会增强,扩大内需就容易了。此外,两会还提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等问题,这也督促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走近人工智能,拥抱人工智能,并理性思考人工智能的功用。
致公党党员,文学院2021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研究生 邓晓婕
作为致公党党员和博士研究生,深入学习2025年的两会精神,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会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与奋斗的方向。作为侨海特色鲜明的参政党成员,我将始终秉持“致力为公”的宗旨,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贡献力量。同时,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研高峰,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未来,我将继续以侨为桥,凝聚共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版权所有 © 2025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