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党派团体
3月4日至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025年全国两会听民声、汇民智,议大事、谋大计,锚定新坐标、描绘新图景。民革北师大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以下为学习心得摘编。
民革北师大支部主委、历史学院 姜海军
学习两会精神,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北师大民革支部的一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
两会聚焦国计民生,无论是科技创新、教育改革,还是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桩桩件件都关系着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其中关于教育领域的讨论,与我们日常工作紧密相连。
身为高校教师,我们应立足本职岗位,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一方面,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发挥民革特色与优势,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民革担当。
民革北师大支部副主委、文学院 颜子楠
新时代的古代文学教育:
以文化根基赋能职业发展
古代文学教育在新时代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国家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论语》《孟子》等经典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道德伦理与思辨智慧,恰恰是培养现代公民素养的关键。通过创新课程设置,将经典研读与职场伦理、领导力培养相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更能锻造其沟通表达、批判思维等核心竞争力,为就业市场输送具有文化自信的复合型人才。
在就业导向上,古代文学专业学生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可深耕教育领域,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可向文化传播、公共事务等领域拓展,如出版社编辑、新媒体策划、公务员等岗位。国家提出的“校企协同育人”政策,为建立文化机构、出版社等实训基地提供了政策支持,帮助学生实现从“典籍研读”到“职场应用”的转变。
要让古代文学真正成为就业助推器,需要政策与个人的双向发力。学生需主动对接市场需求,通过赛事活动积累实践成果。只有将文化传承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以文润业、以业弘文”的良性循环。
文学院 张秋玲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教育界委员时说了两段话:“现在,一方面,有了智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会发生变化,学生能力培养会有变化,这些正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基本功还得有。”“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这两段的核心就是无论科技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我们都要认识并抓住问题的本质,保有传统之优势,不要迷失在数字的海洋中,更不要无限地夸大数字世界尚无定论的功能。
新闻传播学院 杨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当下,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培育厚基础、宽视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的交叉学科高素质人才。
作为高校教师,需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以身作则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以“四有”好老师为榜样,砥砺品格,不断学习,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牢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潜心教学致研,以社会服务调研为基础建言献策,为立德树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王鼎
2025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民革党员,我认为两会精神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道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等,这不仅强调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也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所从事的高等教育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等重要功能。今后工作中,我将把今年两会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尝试把《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外研社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注重文化自信的塑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更深刻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人才,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 李彦平
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推动创新与实干结合
今年两会中,数字经济是热点之一,在数字化和数智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当下,以数字经济激发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力,为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数字化新格局做贡献,是每一位文化行业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民革党员,要紧跟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献策。
我认为应当从技术赋能、业态创新两个方面助力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在技术层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文旅的限制,使游客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体验,沉浸式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打破了传统文旅的时空限制。敦煌研究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在展览设计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吸引众多民众参观,虚实结合的交互式体验立刻让文化“活”起来。在业态方面,“文化+科技”实现跨界融合能够为文旅产业开辟全新的价值增长点,吸引人们进行文化消费拉动消费升级,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好体验。如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通过直播带货,让更多的民众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同时也享用非遗产品。
总之,在未来工作中,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工作,要加强文旅融合与数字经济的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以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根脉,为中华文化自信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北京市三帆中学 徐文敏
2025 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意义重大且深远。此次会议作为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会议,聚焦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多个关键领域,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在学习两会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且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也在稳步发展,这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新步伐。两会中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大幅增加,不仅展现出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蓬勃活力,更体现出我们对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坚定期待与强大信心。可以预见,一个新质生产力竞相涌现的崭新时代正加速向我们走来。
作为基层民革党员,我深刻认识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须坚定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坚信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与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站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作为直接面对初中生的语文教师,我在高质量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了解新兴科技前沿的创新成果,参加新软件应用培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效率,学生也更喜闻乐见。我校四月初举办“科技节”,增加了不少新项目,突出动手体验、创新设计。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我们尝试创新“元宇宙+文化”等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面对大环境、新趋势,基础教育也大有可为。
北师大二附中 秦如新
我是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今年两会提出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主题跟我的工作相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有一些学习体会。
两会强调“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目前打算出国留学的部分高中生亟需心理健康指导。北京有高中国际部30多所,国际学校约有50所。每年都有数量不少的学生不参加中国高考,直接去海外接受本科教育。这部分学生因文化冲击、学业压力和未来陌生环境而产生焦虑情绪。应该尝试将心理健康评估纳入留学指导流程,学校心理咨询部分应该研究开发“跨文化适应力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前建立心理韧性。
北师大科技集团 张景祥
我作为一名民革党员,通过近期两会精神的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内容,在思想和精神上收获颇丰。
两会中关于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内容,让我感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育是国之大计,北师大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担,科技赋能教育产业工作是推动教育与实践结合,促进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后续工作中,我要立足本职,坚持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的新模式,推动北师大教育成果的积极、持续、有效转化,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参与民革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教育领域的参政议政,多提供有意义的方案。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使其化作我工作上的动力之源,以更加敬业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身我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推动北师大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 © 2025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