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所高校探索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统战工作注入新动能,推动统战资源高效整合、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主导筹建的平台——统战服务与支持系统自2021年上线,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拓展,成为凝聚党外知识分子力量的“网络大本营”。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校长孙红培介绍,系统的开发主要围绕解决高校统战工作的难点展开。“首先,高校统战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涉及人数较多,各类信息来源丰富且变化较快,在对党派团体人员基本信息、建言献策内容等情况的全面掌握上存在较大难度;其次,仅靠人力很难及时、全面掌握党外知识分子教学科研日常表现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才的发现、培养与储备选用;另外,统战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数据联动的时效性、相关业务事项办理流程的规范性,以及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上存在需要攻克的堵点、难点。”由此,北京师范大学统战服务与支持系统应运而生。
图1 统战服务与支持系统首页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廖英在介绍系统的设计思路时谈到,系统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核查、补缺、分类、更新等方式,让这一“大数据平台”全面覆盖统战业务领域,实现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统战成员信息“一网清”“一键查”。同时,为了打破校内各单位间的信息孤岛与信息鸿沟,在学校信息网络中心的技术支持下,统战系统实现了信息处理、数据共享与资源整合方面的共建共享。
“为满足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发展党派新成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等需求,系统中的‘办事大厅’设有建言献策、统战荣誉、联谊交友与教育培训管理等核心业务,且在线上就能实现全过程办理。”廖英称。
“系统自主可控、数据安全是学校开展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底线。”廖英介绍,统战部与学校信息网络中心反复研讨,在充分考虑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注意保护信息资源的安全,针对不同用户采取不同措施。例如,系统只针对统战部成员、二级单位统战委员、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统战团体成员开放,并由特定负责人进行维护与更新。
图2 北师大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邵红英在北京高校统战工作坊介绍北师大统战服务与支持系统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系统数据库已涵盖全校3200余条党外教师的基本信息、500余条党派团体成员信息、30余条无党派人士信息、27条现任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信息、30余条联谊交友信息;通过系统收集并上报70余条建言献策内容、管理200余条统战荣誉信息、收录约400人次各级各类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信息、完成100余次党派团体活动及审批。借助该系统,统战部完成对党外人士数量、职称结构、性别、年龄结构、高层次人才占比、处级干部占比等情况的一键统计、生成报表等工作,并已实现对各民主党派、团体成员建言献策等成果及取得的统战荣誉等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趋势研究……
“目前,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统战工作服务与支持系统,我校党委统战部已实现对统战对象人员信息的动态精准查询与管理,以及统战相关业务工作的全线上办理。”孙红培说。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以数字赋能,建设统战工作服务与支持系统”获评新时代北京高校统战工作示范项目。
图3-4 “以数字赋能,建设统战工作服务与支持系统”获评新时代北京高校统战工作示范项目
除了以数字化建设赋能高校统战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的工作亮点还有很多:连续多年组织两岸暨港澳学生赴民族地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支持党派组织举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民盟基础教育论坛等高规格学术研讨及论坛活动;结合学校心理学科优势,完成《新时代高校统战干部队伍胜任力模型建设》等课题;在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校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成员领读领学,在京师同心圆平台推出12期微课程;创编《同舟》系列纪录片……
原文刊发于《中国新闻》报2025年4月16日A10版,原文作者为该报记者张乐。
原文链接:http://epaperwap.chinanews.com/news/article/info/jsp?articleId=89617&id=2235
版权所有 © 2025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