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动态

【光明日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教育要贡献“硬核”力量——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发布时间:2020-05-26

“我们即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做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才能真正守住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委员认为,围绕“发挥教育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作用”进行研讨、作出前瞻擘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程建平委员认为,在巩固脱贫成果阶段,教育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更加持久的作用。首先是基础性保障。通过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和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差距、提高人口素质,为脱贫地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其次是赋能性扶智。扶贫先扶智,通过综合素质教育,提高脱贫人口“自我造血”的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最后是战略性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使劳动力更好就业,推动家庭根本性提升,形成持久脱贫的长效机制。

考虑到脱贫地区教育保障不平衡性、差异性等特点,程建平委员建议,将“十四五”前3年设置为脱贫成果巩固期,研究制定与当前教育扶贫政策相衔接、相协调的制度框架,巩固重点领域脱贫成果;后2年作为脱贫成果提升期,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均衡化发展,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在程建平委员看来,为广大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性举措。为此,他建议从国家战略上作出整体部署,依托全国各地各级师范院校,加强信息共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形成教师教育共同体,按照“四有”标准培养最优秀的师资,引导师资流向和留在最需要的地方。

程建平委员说:“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已连续7年保持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的水平,但省际教育投入差距较大。结合当前受到疫情影响的经济形势,建议在保持现有教育财政投入标准不降的基础上,按照‘哪里不够补哪里’的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财政的精准化投入,利用教育财政增量缩小省际之间、区域之间生均教育投入差距,减少因教育贫困产生经济贫困的土壤。”

同时,程建平委员还重点关注特殊儿童群体。他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防止新贫困群体的产生将成为新的战略任务。孤儿、残疾儿童、因病因故导致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丧失家庭教育监管能力的儿童等群体,因教育机构数量严重不足、软硬件设施水平较低、教育成本较高,存在较高的返贫致贫风险。应进一步健全特殊儿童群体教育权利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特殊学校数量,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师资培训,通过更好的教育遏制这一群体返贫致贫的可能性。

程建平委员强调,通过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对此,他建议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育人、用人”新型联动机制,在招生、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环节全面介入管理、全程跟踪问效,打造从招生到就业的“直通车”,提高就业脱贫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6日 08版)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5/26/nw.D110000gmrb_20200526_1-08.htm